
《快乐读书屋八》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方志敏同志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兴趣;2、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方志敏同志的为人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强调方志敏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
二、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什么是清贫?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集体反馈交流。
3、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批注。
4、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
五、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互相探讨,教师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辩一辩。
1、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
七、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写一写.





















植物妈妈有办法的
对教学设计的基本
以包容为主题的议
描写七堇的句子(描
写荷花的诗(写荷花
风筝的诗句(风筝的
春到湿地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