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速发展的泡沫化时代,记住有意义的东西是十分困难的。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的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但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一篇得意的片断,很像当年那样的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过河,去读给一个人听。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因为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分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时代是朗读的荒野:有人开始追求朗读的力量,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倾听的伙伴。这是一场生命的消逝。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的时代,如果有人说:“现代人对文字和语言的态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那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实际上,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人类的文明都是如此辉煌而复杂。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当你能够将文字与音乐、文字与诗歌完美结合时,你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文学人士的数量似乎比过去翻了几倍。然而,这些人在追求朗读的过程中却失去了听觉体验的伙伴。他们不再像当年一样,能够在文字与音乐之间找到平衡。这种转变不仅影响着文学创作的质量,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有人能够将文字与生活完美结合,即便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那可能会成为一种难得的享受。朗读就像是一条充满力量的生命线,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完成写作任务,还能让我们在孤独与交流之间找到平衡。在这个时代,当人们开始谈论朗读时,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文学创作的本质:文字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终点。当我们能够用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或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时,就真正达到了文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