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认识“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并能正确读写。
-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过程。
- 感受被毁历史的悲痛与愤怒,激发爱国情怀。
重难点
- 通过分析文章,理解圆明园 destruction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
-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历史人物和情节对国家、民族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进入文本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1.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圆明园的历史故事。1860年,英法联军大掠夺后,中国的皇家园林被毁掉。这场 destruction不仅 destroy了整个国家,也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痛心。 2. 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星”?哪部分是“月”?你对圆明园的美景感兴趣吗?
二、学习结尾
板书内容: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大掠夺圆明园,毁掉了这座皇家园林。
- 启发学生思考:
-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月亮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圆明园的宏伟景象。
-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座“学校那么大”,“四面环绕着大园,又不落千 particles。”
- 指名读文段:“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 小结:
- 圆明园的 destroyed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 这样宏伟壮丽的圆明园,怎么能保存这么多历史和文物呢?
三、昔日辉煌
板书内容:圆明园的 destroyed是圆明园的毁灭。
- 启发学生思考:
- 圆明园的直径相当于两座楼那么大。
- 汉语言文字中“有”字出现的次数,说明它在建筑艺术上有多厉害。
- 指名读文段:4自然段。
- 小结:
- 圆明园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还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 站在废墟旁,我们为何会对圆明园感到痛心?
四、美毁对比
板书内容: destroyed by英法联军。
- 启发学生思考:
- 圆明园的 destruction不仅仅是历史事件,更是我们今天的历史。
- 站在废墟旁,我们是否也感到痛心?(引导说出自豪和反思)
- 指名读文段:第三自然段。
- 小结:
- 圆明园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当前,我们要珍惜历史、保护文化。
五、课堂小结
板书内容: destroyed是圆明园的历史,也是我们今天的历史。
- 总结:
-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如何记住历史?
- 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带走感悟:“圆明园的毁灭不是我的不幸,而是我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点题:祖国今天强大了,也要记住历史。
板书设计
| 项目 | 板书内容 | |---------------|----------| | 圆明园 destruction | 文章开头和结尾 | | 捡坏后的情景 | 第2、4自然段 | | 简约的圆明园 | 第3自然段 | | 最终废墟 | 第5自然段 |
教学方法
- 引导提问法:通过问题激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 重点词语分析:通过板书和学生互动掌握生字。
- 情景描绘法:结合具体场景,增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