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唐朝著名的诗人与画家
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唐五绝之首”。
生平
王维出生于唐朝中后期,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他在开元十九年(731年)作为状元及第而受封为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到了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他被迫接受伪职,并于隆庆三年(743年)被唐玄宗天宝中丞 assigned。后在隆定年间任东宫转臣、给事中,再入书门第。到了唐肃宗乾元年间,他以“王右丞”之名受命为太子中允。
王维的功绩主要体现在诗学上。他被称为“五律之首”,创作了大量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等作品,其中《相思》、《山居秋暝》最为著名。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常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及隐居生活的宁静致远。
诗词
王维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其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成为唐代乃至晚唐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在他的《五律·大明》中写道:“天收白玉为清音,地得黄沙为清风。”这种诗意丰富的诗作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及诗歌语言的优美表达。
王维的诗歌不仅在唐代诗歌坛上独树一帜,其影响还延伸至中国古代的艺术领域。他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等作品,凭借其独特的山水田园诗风而广为人知。
个人故事
王维以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深厚的政治功绩闻名于世。他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他的诗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常常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拓展
- 王维(701年-761年):
-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 基本经历:开元十九年(731年),作为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伪职。
-
事迹:后入书门第,任东宫转臣、给事中,再入书门第。隆定年间任书门第,又受封为太子中允。
-
王维诗存于《五律·大明》:
- “天收白玉为清音,地得黄沙为清风。”
- 这首诗展现了王维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及诗歌语言的优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