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两首》鉴赏
《〈诗经〉两首》鉴赏点示
《氓》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句从两人定情写起,“送子涉淇……秋以为期”,这几句表现了她是一个温柔而有主见的女子。两人关系明确后,女子开始享受甜蜜的恋爱生活。
第四、五两章总括婚后生活状况,并表明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雪上加霜的是,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她,反而笑话她,她只能自己伤心!回忆至此,女主人公的心情低落到极点。最后一章表明女子决绝的态度。回想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复杂情绪一时都涌上心头,但她已经对“氓”彻底失去了信心,只有干脆明了地说算了吧!
这种处理方式表现出女子的清醒与坚强。
《氓》中的“淇水”是富有暗示性的意象。这首诗中有三处提到淇水,首章的“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四章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第六章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写淇水正为我们提示了女主人公思绪的.轨迹。作为弃妇,她的心情悲痛而又惘然,人处于这种心情之下,所产生的忆念,往往是由近边的景物唤起的,这在心理学上称作“暗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是弃妇归途中的实境,当年初议婚约时,她曾“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正是渡过了淇水他们才订下了“秋以为期”的誓约,也才有了以后的一切。
淇水,是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因此女主人公很自然地从涉淇订约中心的初恋的回顾,开始了她的歌唱。涉淇订约后经过焦心的盼望,终于盼来了行媒迎娶的归车,“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涉淇订约的自然延展,是他们爱情的高潮,欢乐的顶峰,然而同时也是以后三岁为妇不幸遭遇的起点。正因为这是欢乐与痛苦的交点,所以回忆至此,诗人万箭攒心,不可压抑地迸发出了三、四两节的痛苦呐喊:“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当初那达于顶峰的欢爱,原来是这么不可凭依!
可见以“淇水”为证暗示更有力地表达了爱情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