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题解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
(〔题解〕)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主题。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本诗作者余光中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结构分析〕)
全诗共4节,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在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语意理解〕)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写作特点〕)
1. 托物寄情,使思乡之情、家国之情有所依托,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2. 意象单纯而又丰富。诗歌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3. 恐怖的形式美。诗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
4. 空间结合。诗歌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间隔作为共同的特征,时空结合,使思乡之情、家国之情更显深邃隽永。
《乡愁》中描绘了从童年开始至长大后再到现世,诗人对故乡、祖国的思念之情不断加深。这种情感变化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更深入到心灵层面,形成了思乡之苦、家国之难的复杂矛盾。这首诗通过对具体场景的细腻刻画和深刻表达,展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与怀念。
拓展阅读:乡愁读后感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隐埋在思想深处的痛。大多数写乡愁的诗,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种牵肠挂肚的思念,它们道尽了中国人对家乡和故土的依恋之情。
余光中在《乡愁》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富有新意的乡愁情绪,这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的极其钟爱是分不开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此诗除结构、韵律很美外,在语言上还表现出以下五种美。
1. 能力表意词。小题大做,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具体的事物来承载抽象难以捕捉的情感,使乡愁具象化、可感化。
2. 精选量词。枚、张、方、湾这些词巧妙地表现了不同形态的地理位置,使诗歌在形式上既简洁又富有层次感。
3. 重叠形容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形容词自然地表现在物象之中,形成了一种意境上的轻量化与超化处理,使乡愁在情感上既具体又含蓄。
4. 时间的表意词。小时、长大后、后来、而现在等时间词,构成了人生四个阶段的过渡,形成了从过去到现在的情感递进过程,使乡愁在情感上实现了层层升华。
5. 声韵的和谐美。音韵之间有一种悠扬回旋的感觉,使诗歌在音乐上达到了回旋往复、低回掩抑的效果,营造出一种忧郁与感伤的氛围。





















篮球的作文(怎么写
祖国风光的谚语_
非煤矿山安全谚语
《敬业与乐业》教
小班游戏公开课圈
清明节古诗词配图
渗透生态文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