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级历史教育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 实习对象
-
本次实习对象为初一年级六班的历史课,包括60名学生,其中6名是自主实习的。实习学校位于重庆二零三中学,与本学期初中部相联系。
-
实习生指导教师队伍
- 实习指导团队由2位副教授、2位讲师组成,涵盖了不同职称的教师,确保实习工作稳定且具有先进性。
-
实习组定期到中学听课,每位指导教师听课次数不少于3次,避免出现“前后松”现象。
-
实习组织形式
- 本次实习组织了多个见习班级(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别开了一堂公开观摩课),体现了实习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
实习期间,实习生还参与了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班级管理。
-
实习成果展示
- 本学期初一年级历史教育实习已经开展并完成了初中学业、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衔接工作,为后续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生指导情况
- 实习指导策略
- 实习指导团队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核心理念,通过定期听课和调研,确保实习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监督教师始终关注实习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
知识与教学适应
- 实习实习生在准备教案时,能够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避免了过于单一或复杂的讲授模式。
-
实习实习生在课堂试教中表现出较强的应试心理,能够快速回应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
教学反思
- 除了上课外,实习小组还定期开展课后调研,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能力。
- 在实习期间,实习生还参与了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工作,增强了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的能力。
三、实习中的典型事例
- 初一《新思想萌发》的历史课
-
本学期初一年级历史课堂上,实习生结合当地的历史变迁,设计了一堂生动的教学片。
- 教师从中国的宗教改革史切入,以“新思想萌发”为核心,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宗教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思想”的本质。
-
高中历史课中的调研报告
-
高中部实习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深入分析了中学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调研建议。
- 例如,针对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设计缺乏系统性的需求,组织了多个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
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方法
- 实习实习生在高二年级“历史与地理”模块中开展跨学科教学,尝试将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 在一次历史上地理和历史的综合探究课中,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分析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来完成任务。
四、实习中的问题及建议
- 知识点滞后的问题
-
实习过程中,部分实习生的知识结构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高一《新思想萌发》涉及的多学科内容在某些方面未能完全适应高中课程的教学需求。
-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空间
-
部分实习生在试教时表现出应付性较强,但在面对突发问题(如学生反应异常)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加强试教指导,培养实习生的应试心理和应急能力。
-
与考研、就业相关的工作衔接
-
实习期间,部分实习生可能在准备教案时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实习生理论知识的辅导,确保其能跟上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步伐。
-
实习组织形式的优化
- 本次实习中,尽管组织形式较为完善,但仍需进一步创新,例如在实习期间开展更多“跨学科教学体验”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五、总结
本次初一年级历史教育实习工作圆满结束。实习生通过深入观察和实际操作,提升了知识理解和教学能力,同时加强了实习指导团队的建设。然而,仍存在知识点滞后、教师应试心理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指导方式,加强对实习生理论学习的支持,并关注其适应新变化的能力培养。
实习期间,实习生的优秀表现值得肯定,但如何提升其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附:实习实习成果展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