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杂诗》原文及译文
《山中杂诗》是吴均(469年—520年)的三首代表作之一。该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的环境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灵的热爱与向往。
前两句“山际见来烟”和“竹中窥落日”,描绘了诗人目远见深、烟雾缭绕的形象,而“鸟向檐上飞”则表现了 bird's flight在房屋间穿梭的画面。后两句“云从窗里出”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云层飘入屋内的情景。
以下是原文及译文的完整呈现:
原文:
吴均(南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从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在窗户间穿进穿出。
原文及译文:
《山中杂诗》原文:
吴均(南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山中杂诗》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从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在窗户间穿进穿出。
原文及译文赏析:
本篇是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前两句“山际见来烟”和“竹中窥落日”,描绘了诗人目远见深、烟雾缭绕的形象,而“鸟向檐上飞”则表现了 bird's flight在房屋间穿梭的画面。后两句“云从窗里出”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云层飘入屋内的情景。“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环境的独特魅力。“鸟儿从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在窗户间穿进穿出”,这些句式巧妙地展现了自然景象的优雅与机敏。
诗写得十分精炼,四句写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的连接那样,合起来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烟、日、鸟、云都在动,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无限的静。”这一段文字突出了诗人对静谧自然的向往和沉醉。“四句是两副对子。前两句‘见’、‘窥’的主体是诗人,后两句的主体则是‘鸟’和‘云’。前两句的节奏是二、一、二,后两句是二、二、一。”这样,全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单纯,却因句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至于不显得单调了。“若细细吟味,还可感到三、四句隐隐流露出诗人的几分新奇感。”最后一句则对读者的文学欣赏进行了细腻地描绘。
此诗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同时,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诗人又运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观察写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