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0页“练习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 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
- 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并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重难点
- 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及其区别。
- 正确理解并运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PPT幻灯片)。
- 材料:练习题及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
(学生回答:依次不断重复“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循环故事。)
(教师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概念)
2. 寻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400 ÷ 75,并观察余数的变化,引出循环小数的产生。)
3. 教学目标
(教师明确:今天我们将学习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探究,认识概念
(一)认识循环小数
1. 课件演示
(PPT展示循环现象及生活中的例子,如年历四季轮回、日历循环等。)
2. 组织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400 ÷ 75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3. 师生总结
(教师明确并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样的小数可以记作无限循环小数或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等,并用简便记法表示。)
(二)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40 ÷ 7和6 ÷ 7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不同?引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2. 组织练习
(教师组织学生用竖式计算练习,并填写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3. 师生总结
(教师明确并板书:有限小数是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无限小数则是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一)基础训练
(教师出题,学生解答,并让学生说出判断依据。)
**1. 4 ÷ 7 =(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
2. 5 ÷ 3 =(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
3. 0.666… 是什么样的数?
4. 7.14545… 是什么样的数?)
教师反思: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疑问,及时给予引导,并明确判断依据。)
(二)综合应用
(教师出题并展示答案,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或转化成分数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
(学生总结如何将循环小数转化为分数的方法:观察循环节,把循环部分写在分子上,分母为对应位数的9和0组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及其关系,并通过实际练习巩固知识点。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概念并应用其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总结规律部分参与度较高,教师可以在后续教学中注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数学第九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并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
通过观察余数的变化规律,理解循环节的意义。
-
教学重点:
- 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和特征。
-
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
教学难点:
- 理解循环小数中“循环”这一概念,识别循环节及其位置。
- 通过观察余数变化规律,明确商的循环本质。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 出示一些竖式题,如:5.7÷9,57.2÷24等,让他们计算并观察商的小数位数是否有限。
- 提问:这些商的小数部分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
2. 发现规律,引出概念
- 观察余数的变化情况:
- 第一题:5.7÷9,余数为0,小数部分终止。
- 第二题:57.2÷24,余数逐渐减少到接近零时终止。
- 第三题:6.64÷3.3,余数重复出现25,导致商不断循环。
-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有些小数是有限的,有些是无限的?
3. 探索规律,总结概念
- 引出“循环小数”的定义:
- 余数进入循环,商也随之重复出现。
-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部分称为循环节。
- 使用符号表示循环小数,如:0.(3) 或 2.745(74)。
4. 练习巩固
- 提供练习题,包括判断是否为循环小数、找出循环节并用简便记法表示,以及比较大小等。
-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总结
1、 收获与反思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识别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的区别,并掌握了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的方法。
2、 情感提升 - 探索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检测题答案
- √
- C
- 0.(7)
- A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还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希望下次还能继续深入探讨循环节以及其应用!
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含义,并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循环小数。
教学重点:
-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够辨别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 掌握循环小数的一般表示方法,并正确使用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
- 理解循环小数中“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含义。
- 正确书写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循环现象
活动:拍手游戏
- 教师示范:
比如,老师喊"一二三二三……"你能准确地重复吗?谁最先能说出接下来的“二”和“三”?
- 学生思考:
这样的动作不断重复下去,会持续到无限多个。
活动:数的循环
- 教师提问:
那么,数学中也存在这样的循环现象吗?例如,数字7在计算10 ÷ 3时会出现循环。
- 学生回答:
是的。比如,10 ÷ 3 = 3.333……,它的商“3”无限重复下去。
二、理解循环小数
活动:观察数字的变化
1. 观察例题:
- 例7:1 ÷ 3 = 0.333…
循环节是“3”,表示为0.(\overline{3})。
- 例8:58.6 ÷ 11 = 5.3272727…
循环节是“27”,表示为5.3(\overline{27})。
- 小组讨论:
- 每个小数的循环节是什么?
- 这些小数是否都是循环小数?
教师总结: -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开始,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 循环节是从这几位数字中重复的部分,记为“循环节”。
三、辨别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活动:比较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
1. 例题:
- A. 0.333…
是一个循环小数,且它是无限的。
- B. 2.45678…(假设后面不循环)
这是一个有限小数,因为它只有有限位小数。
教师提问: - 这两个数分别是哪种类型的数?
四、练习
- 判断下列数是否为循环小数,并写出它们的循环节。
- A. 3.456789…(假设后面无限不循环) 不是,它是一个有限小数。
- B. 0.666…
是一个循环小数,循环节是“6”,表示为0.(\overline{6})。 - C. 45.3272727…
是一个循环小数,循环节是“27”,表示为45.3(\overline{27})。
五、布置作业
- 书写循环小数:
- A. 0.777…
写作:0.(\overline{7})。 -
B. 3.045656…
写作:3.0(\overline{456})。 -
思考题:
- 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分数等都是循环小数吗?
不是。例如,π ≈ 3.1415926…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循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