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一元二次方程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1、平均数
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月亮的作文
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
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
③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④其中是x1,x2.....xn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⑤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